2015年5月30日星期六

马航的两种启发

馬航虧損連連,新任首席執行員穆勤說,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於津貼。
員工太多,津貼太多;有些人的津貼收入還高過薪金,從超時津貼,到騎腳踏車津貼,林林總總180種。
馬航職工會和資深員工不同意,否認有這種情況。
局外人不能仲裁。但是,大馬公私營機構,津貼之多,是普遍現象。
如果你有疑問,看一看周遭親友,或是政府官員、國會議員,乃至正副部長的收入,就知道津貼佔了收入之多少。
有時候,不要看表面上的薪水,來衡量一個人的收入;躲在細節裡的,那個叫做津貼的東西,才是王者。
一般職員享有超時津貼、出差津貼、交通津貼、汽油津貼;高級職員和官員還有汽車津貼、司機津貼、房屋津貼、度假津貼……,羡煞人也。
但是,很多時候,這些津貼沒有產生真正的價值,不會提高生產力,而形成一種浪費。
對於業績不佳的公司,這是沉重的負擔;對於政府部門,這是浪費納稅人的錢。
對於我而言,每次出國,可以的話,儘量不叫德士,儘管這是公司津貼的範疇;大馬德士費實在偏高;如果安排時間,家人和同事載送,或是乘坐機場快鐵,可以省下費用。
住宿酒店,無須使用昂貴的洗衣和膳食;多帶些衣服,在外小食,也是節省的方式。
在外國使用手機,通訊漫遊費是一筆可觀的開銷;如果把漫遊關掉,只用酒店、餐廳或機場的Wifi,也無大礙。
當然,很多不必要的費用都可以報銷,其實公司也有能力支付;但是,不浪費是一種生活態度,不是吝嗇,也不影響生活素質。
不管是經營公司,或是經營自己的人生,這都是一種樸實方式,也是未雨綢繆。
今天的馬航,不就告訴我們這個道理!
許多馬航職員反對裁員方案,有人認為不公平,有人希望得到更多。
一個讀者來信,值得大家想想,不管是否面對同樣問題。
他曾經在一家政府關聯企業任職。十幾年前起,這家企業就連年赤字。雖然有政府作為後台,但是,也不能任由出血。最後,企業決定重組瘦身,進行裁員。
一聽到這個消息,有人責怪管理層,有人認為政府要負責。但是,再怎麼生氣和責罵,都無濟於事。
還好,企業提供相互同意離職計劃(MSS),要離職者,可以依年資得到賠償。
他思考了一個星期,是留在一家前途不明朗的公司?還是領了賠償金,自尋發展?矛盾非常。
最後,他選擇離開。
開始時,要找一份新的工作,在這個年齡,有些不容易;加上家庭老小都要照顧,心裡負擔很大。但是,他用賠償金度過一段困難時期。
後來,他獲得一家公司聘請。這家公司規模較小,但是,環境和收入優於之前的大企業,可以發揮的空間也大。
5年後,到了退休年齡,他已經掌握人脈和市場,於是自行創業,現在是一個生活優渥的小老闆。
回首當年,他深感自己做了正確的選擇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